
天能工匠丨我在生產一線當“醫(yī)生”
在天能生產一線有這么一群人,深藍色的工作服是他們的“戰(zhàn)袍”,扳手、螺絲刀就是他們的“手術刀”,每天背著沉重的工具包,穿梭在大大小小的設備間。他們當中,既有扎根崗位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老師傅,也有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人,他們就是天能的設備“醫(yī)生”——檢修工。
今天,讓我們走進動力能源公司制造一部檢修工的身邊,去聆聽他們與機械設備的故事。
匠心,傳承鑄就工匠精神
動力能源公司制造一部主要以智能制造設備為主,極板區(qū)設備組所管轄的智能制造設備是整個公司智能化發(fā)展的咽喉,責任重大。設備一旦故障,檢修是否及時,檢修質量高低,顯得尤為重要,容不得半點馬虎。
“轟隆、轟隆、轟隆.......”生產車間內,一臺臺快速運轉的智能制造設備就像是巨大的猛獸,發(fā)出低沉的轟鳴聲。眼前這些設備看著唬人,但卻沒有想象中那么堅強,一旦“生病”,就會立刻影響到整個生產過程。
“抓緊每一分鐘,找出每一處隱患,治好設備的每一處傷,保障生產正常運行是我們的使命。”剛剛檢修好機器的設備部小伙子,摘下手套,拍了拍衣袖,笑著說。
生產,搶抓機遇一刻不停
“合膏機有輕微抖動,趕緊拆機檢查。”
“螺帽沒有問題。”
“找到了,齒輪根處有輕微裂痕。”
“收到,馬上解決!”
每一句口令都簡潔有力。制造一部極板區(qū)設備部經理李華正帶著團隊對真空合膏機進行預防性維護及檢修。“咱們一個別漏,再把每個合膏機通電試運行一下,必須確保沒有問題。”話音落下,小伙子們拿起工具,開始逐個檢查設備。在通電復查的過程中,李華發(fā)現3號合膏機主減速機輸出軸在運轉時有輕微的抖動,大家立即對這一異常現象進行拆機檢查。經過仔細查看,最終發(fā)現減速機內從動齒輪齒根處有輕微裂痕,無法穩(wěn)定嚙合,導致輸出軸也出現了輕微抖動現象。
在確定設備“病情”后,維護檢修時間已過一半,團隊的每一個人都立刻行動起來,一方面聯(lián)系相關部門做好補救措施,另一方面抓緊搶修。團隊的年輕小伙子俯下身,以最快速度更換好備用減速機,隨后站起身來拍了拍機器,摸了摸鼻子,興奮地說,“搞定啦,大家再檢查一遍機器,千萬別耽誤生產。”
“已經全部檢測完成,可以正常生產。”
“聯(lián)系采購,進行齒輪的儲備。”
不多時,耳邊再次傳來了機器的轟鳴聲......
創(chuàng)新,跑出生產加速度
面對生產任務重、檢修時間短的問題,設備部成員們集思廣益制定了設備運行溫度、注油時間、小型備用件儲備情況等多種類別的設備檢修臺賬,進行設備檢修清單化管理,并根據當日設備運行情況,制定第二天工作計劃,實現檢修有依據、有計劃、有目的,大大提高了檢修質量和效率,更好地保證了設備運行,保障了生產有條不紊地進行。
“設備上的一個零件有損壞就可能影響整條生產線正常運轉,身處特殊崗位,我感到責任在肩。董事長說過,把事情做到極致就是工匠精神。事無大小,做就做好。把每一個螺絲都檢修到位,保障我們的生產穩(wěn)步推進。”李華自豪地說。